当前位置:首页  >> 走进易县  >> 历史文化

【龙年说龙】易县博物馆里”龙的故事“——战国陶鑑

发布时间:2024年03月13日 信息来源:易县政府网字体:

在中国历史上,龙这一意象,一直都是尊贵与祥瑞的象征,还衍生出了“画龙点睛”“龙生九子”等有趣的典故与传说,我们也自称“龙的传人”。
漫漫千年,前人以丰富的想象力,让非真实存在的龙拥有了各种生动的形象,并通过雕塑、绘画、青铜器浇铸等艺术创造,将其传至今日,使我们能从中窥见背后多样的龙文化。
“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”——战国陶鑑
陶鑑图片、陶鑑特写
陶鑑图片、陶鑑特写
陶鑑是一种盛水器,也可以盛冰、沐浴,古代贵族会在里面盛满水照镜子使用。燕下都九女台墓区16号墓出土陶鑑四件,形式大致相同。易县博物馆展出的陶鑑通高50.1厘米,口径77.6公分,腹径70.8厘米。这些陶鑑大口、曲壁、圆底、圈足,腹壁上部有对称的四个兽面半环耳,两耳之间装饰着四个夔龙纹钮,通身有五组花纹,分别为山形纹、雷纹、蟠螭纹和双凤垂叶纹。整个器身装饰华丽,端庄大气。
夔龙纹是传统装饰纹样,常见于古钟鼎彝器物上,也称夔纹。夔龙纹是从古代龙纹演变而来,从形态上来说接近蛇,同时外形上有很多龙类的相关因素。
夔龙纹始流行于商、西周青铜器及玉器上。凡是表现一只足的类似龙的形象,都称之为夔或夔龙。夔龙纹以直线为主,弧线为辅,具有古拙的美感。在文物上,夔龙纹通常对称式出现,并且多以表现身躯为主。在造型上,夔龙纹多为张口、长身、尾部上卷、身下一足,主要以单独纹样或二方连续式样出现。
夔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奇异动物,汉代许慎《说文解字》记述:“夔,神魅也,如龙一足”。《山海经·大荒经》中记载:东海中有流波山,入海七千里。其上有兽,状如牛,苍身而无角,一足,出入水则必风雨,其光如日月,其声如雷,其名曰夔。黄帝得之,以其皮为鼓,橛以雷兽之骨,声闻五百里,以威天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