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 >> 新闻中心  >> 图片新闻

绘就生态保定新画卷

发布时间:2024年08月16日 信息来源:易县政府网字体:

 
         “能在这样的蓝天白云下生活,曾是我们十多年前最为期待的一件事啊!”8月12日,在军校广场拍照的市民刘刚竖着大拇指感慨如今生态环境的转变。
十年多前,保定雾霾常现,每个蓝天白云都会刷爆“朋友圈”。如今的保定,“好气质”日渐丰盈,蓝天白云已成常态。
记者了解到,2013年,古城空气质量为“优”的天数全年仅有1天,“红得发紫”的严重污染天数却有46天。也是从这时开始,每个蓝天白云都让古城人民觉得格外惊喜。
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,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人们对于蓝天白云的期待,背后是对品质生活的美好向往,更是市委、市政府努力的方向。
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市委、市政府对各类污染科学精准进行靶向治疗,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不懈努力。
随着系列体系化“组合拳”出击,全市基本实现了平原地区散煤“归零”,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了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系统,在全国率先起草了《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》,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应急体系。
体系化治理的同时,保定市大气污染治理法制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。《保定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》被列为保定市首个立法项目,为保定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。
2023年,保定市建立了“周计量、周核查、周调度”工作推进机制,以确保实现年度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任务目标。当年,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.74,创历史最好成绩,连续三年稳定实现空气质量“退出全国后十”。
如今的保定,蓝天白云不再让古城市民欣喜若狂,“雾霾”更是成了“稀罕词”。蓝天常见、西山常现成为生活的新常态,繁星闪烁也开始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。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(以下简称《决定》)提出,聚焦建设美丽中国,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,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,推进生态优先、节约集约、绿色低碳发展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《决定》在第十二部分“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”中指出,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。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,协同推进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,积极应对气候变化,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。
近年来,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,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,保定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。
立秋时节的傍晚,三三两两的市民沿着黄花沟绿道漫步。“清静,舒坦,每天都想来一趟。”68岁的市民许新帜感叹着环境的变化。
黄花沟,历史上曾是遇水多淤积的水运故道。2022年2月,保定启动“黄花沟二期”项目,将昔日的黄花沟打造成集“行洪通道、休闲漫道、绿色廊道、文化驿道、体育赛道”于一体的高品质滨水空间。
随着水环境持续好转,保定的生物多样性“家底”也愈发厚实。“鸟中活化石”中华秋沙鸭首次在拒马河被拍到,30多只的野生黑鹳族群首次到瀑河,多年少见的鳜鱼和鳑鲏鱼再次成群结队……
来自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,经过多年流域综合治理,截至2023年底,我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全市8条有水入淀河流均达到地表水Ⅲ类及以上,49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,断流近30年的唐河和潴龙河恢复清水入淀。
生态的改善与建设,还融入了市民的品质生活。
近年来,保定市锚定“公园城市、品质园林”目标,通过增建口袋公园等四级公园体系,先后打造了郊野公园2座,城市公园32座,社区公园41座,口袋公园397座。300米见绿,500米见园,保定有效提高了公园绿地服务半径,扮靓了城市绿美空间,让老百姓“推窗见绿、出门进园”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。
绿色不只属于生态,保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,生态环保产业加速增长。
伴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,全力打造“全国碳中和产业之都”的保定,环保产业企业也在持续高速发展。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,发展壮大生态环保产业,既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,也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。2021年产值23.8亿元,2022年产值31.8亿元,2023年产值48.5亿元,连续三年增幅均在30%以上,2024年上半年产值已破30亿元。
我们坚信,随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保定不断落地落实,以生态治理促进生物多样性,以绿色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,一张天更蓝、水更清、花更香、林更密、鸟更多、产业更兴旺的生态保定画卷,必将在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指引下加速铺展,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速前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