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好学习丨《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》第六十四期

发布时间:2024年08月23日 信息来源:易县政府网字体:

九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
438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。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,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。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,完善文化管理体制,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。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,创新生产经营机制,完善文化经济政策,培育新型文化业态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,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,筹办好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。加强中外人文交流,以我为主、兼收并蓄。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,讲好中国故事,展现真实、立体、全面的中国,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。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》(2017年10月18日),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第三卷,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,第34-35页
439、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,第一支乌兰牧骑就诞生在你们的家乡。六十年来,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、冒寒暑,长期在戈壁、草原上辗转跋涉,以天为幕布,以地为舞台,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,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。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,人民需要艺术,艺术也需要人民。在新时代,希望你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,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,扎根生活沃土,服务牧民群众,推动文艺创新,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、传得开、留得下的优秀作品,永远做草原上的“红色文艺轻骑兵”。《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》(2017年11月21日),《习近平书信选集》第一卷,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,第145-146页
440、要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,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,抵制封建迷信活动。要推动文化下乡,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、贴近农民,推出具有浓郁乡村特色、充满正能量、深受农民欢迎的文艺作品。要整合乡村文化资源,广泛开展农民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。要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,开展文化结对帮扶,制定政策引导企业家、文化工作者、科普工作者、退休人员、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,形成一股新的农村文化建设力量。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》(2017年12月28日),习近平《论“三农”工作》,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,第253页
441、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。文以载道,文以传情,文以植德。我国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、够不够的问题,而是好不好、精不精的问题。《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(2018年8月21日)
442、我们要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,繁荣文艺创作,推出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化精品,实现从“高原”向“高峰”迈进,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、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。《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(2018年8月21日)
443、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、均等化。东部地区文化建设要搞好、中西部地区文化建设也要搞好,城市文化要繁荣起来、农村文化也要繁荣起来,特别是革命老区、民族地区、边疆地区、贫困地区文化建设不能落下。这些年,我们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投入了很多资源,基层文化建设大为改观,但也存在不少问题。比如,一些地方热衷于打造华丽的文化地标,对面向基层群众的文化服务重视不够;一些基层文化场所利用率不高,有的农家书屋处于闲置状态,有的文化站或文化中心被长期挤占挪用;一些文化服务不合群众口味,有的农村电影放映片源陈旧、观众寥寥,等等。解决这些问题,不能只是简单增加投入、配建设施,关键是要创新思路和举措,坚持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重心下移、共建共享,把“硬件”建设和“软件”建设结合起来,把“输血”和“造血”结合起来,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。《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(2018年8月21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