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水湖生态经济旅游开发区总体规划修编》批前公示

发布时间:2018-07-17 信息来源: 易县政府网 字体:

易水湖生态经济旅游开发区总体规划修编(2018-2030)征求意见稿,由易水湖风景区管理处组织召开了由市、县领导参加的征求意见会。为深化落实易水湖生态经济旅游开发区总体规划修编的意图要求,提高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,促进易水湖区域健康、有序地进行改造、开发与建设,进一步增加我县村镇规划的透明度,完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制度,维护公众的城乡规划知情权和对城乡规划的监督权,现将本规划征求意见稿进行公示。
规划范围及游客规模
规划范围包括易水湖水域、水源涵养地及周边4个行政乡、2个镇的部分区域面积,总面积118平方公里。
规划至2030年,游客规模约486万人次/年。
二、规划原则
1、积极对接新理念、新要求、新趋势,贯彻京津冀协同共建旅游品牌,落实《易县城乡总体规划》《易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》等对易水湖景区的发展要求,结合易水湖旅游策划,对《易水湖生态经济旅游开发区总体规划》进行修编。
2、合理确定用地规模,以景区游览规模及承载力为基础,结合资源及市场预测游客容量,科学划定建设用地与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模。
3、合理保护和利用景观资源,加强景区建筑风貌控制引导,突出地方特色,提高景区环境品质。
4、 严格落实生态保护要求,建设用地避让生态红线保护区与永久基本农田。以用地适宜性评价为基础,避开地灾多发区、洪水危害区以及坡度过大等不适宜建设区域。
三、规划定位
将易水湖景区打造为“以山水文化观光为基本支撑,以康体运动休闲为品牌特色,以生态养生度假为主题导向”的综合型国家级旅游休闲度假区。
四、规划结构
“一心”:是指易水湖中央水面区,是景区的核心资源。
“三环”:是指自湖区向外拓展的三层空间,分别为:环湖休闲游憩环——串联主要景点,形成游览环线;乡村农业休闲环——景区带动村庄脱贫,开展主题乡村游览;山林生态基地环——加强山体修复与林地恢复,形成优良的生态环境。
“五廊”:依托与湖区相连的五条水系,建立湿地生态廊道,形成对外连接的五条绿色廊道,对接城镇生态网络。
“六区”:包括易水湖及其周边的五大观光度假片区,分别为:易水画廊区、燕赵雅集区、密林康苑区、幽林健谷区、易水礼佛区、绿野寻踪区。六大不同主题片区,共同丰富易水湖景区游览体验。
五、规划策略
1、文化立魂,七星伴月:规划通过七个核心文化项目将易水文化加以解读,围绕易水湖形成七星伴月的旅游发展格局,为游客提供充分体会多样文化的空间载体。
2、四季休闲,全龄度假:打造全季全龄休闲度假旅游项目,培育发展冬季传统冰雪运动,引入皇家冰嬉等活动丰富冬季游览体验。形成四季全时山水运动产品体系,结合生态资源,重点发展休闲、康养产品,满足不同年龄客群度假休闲需求。
3、交通双环,山水联动:打造内部交通环线,消解过境交通影响,形成交通双环,营造安全舒适的旅游交通环境;串接山水资源,实现区内资源景点良性互动。
4、五廊渗透,青山绿水:优化易水湖五条进出河道周边湿地生态效能、修补现状棕地,改造山体破坏区,利用生态、景观、建筑等手法优化现状环境,提升生态服务效能。针对区内湿地、棕地、林地、耕地等不同的用地类型,设定不同的生态发展和保护策略。
5、对标国标,适地适量:对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,重点突破关键短板,提质提量,高标准打造易水湖旅游度假区。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,在保证生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确定发展思路及建设量。
6、东西均衡,乡村振兴:通过绿色农业、主题农园等促进农民的旅游参与度,促进当地社区乡村振兴,提高居民生活质量,实现东西村庄均衡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。
公示时间:30天
咨询电话:0312-8252298 18210533201